一听说重重有赏。
  工匠们眼睛便立刻亮了起来,点头如捣蒜,满口答应下来:“大人放心……不出十天半个月……这批短刀便可打造出来。”
  “刺。”
  沈烈笑着纠正道:“三棱刺。”
  工匠们似懂非懂,又赶忙赔笑:“哦……大人所言便是江湖上传说的峨眉分水刺么……明白,小人明白。”
  沈烈微微一笑。
  不再多言。
  你们说啥就是啥吧。
  于是乎。
  在烟熏火燎之中。
  工匠们又开始加班加点打造马车底盘,还有三棱刺,随着老榆木制作的底盘渐渐成型。
  沈烈不由得大开了一回眼界。
  对于一辆马车来说,底盘自然是重中之重,这个时代的马车底盘只突出了一个字。
  硬!
  制作底盘的老榆木出了名的硬,不但可以用来制作马车,还可以用来制作齐眉棍,长兵器的柄。
  毕竟马车这玩意要在路上跑,底盘不硬便随时会断裂,而因此带来的结果便是舒适性大幅度下降。
  可对于实用主义的华夏工匠来说,这个问题十分容易解决,古人想出来的办法是在屁股底下多加几个垫子。
  这办法……
  让沈烈欲言又止。
  不愧是大明人,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,将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致,这确实是最简单最省钱的办法。
  可沈烈有些不太甘心,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造出来的四轮大马车,又不舒适又没什么技术上的进步。
  总觉得少了点什么。
  于是沈烈便开始旁敲侧击:“就没有什么避震的办法么?”
  这一问。
  工匠们立刻道:“有啊,大人请看!”
  说话时。
  工匠们取来了一个零件,这零件是长方形,通体以青铜打造,整体形状类似于一只趴伏在地上的兔子。
  看着这奇怪的零件。
  沈烈茫然良久,才轻声问道:“这是个啥?”
  立刻便有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人,便毕恭毕敬道:“大人容禀,这叫伏兔,这叫当兔,打从秦汉时就传下来的老物件了。”
  听着老匠人娓娓道来。
  沈烈心中恍然,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西安兵马俑,好像,似乎曾经见过出土的马车零部件。
  敢情这伏兔,这当兔就是马车减震器呀!
  原来马车减震器不是西洋人发明的,最早是先秦时代的华夏工匠发明的,这一惊让沈烈目瞪口呆。
  这形似图纸的马车减震器又领先了西洋人多少年,怎么也得有一千五六百年吧!
  “真的假的呀!”
  沈烈正有些狐疑时。
  老工匠拿出了一本皱巴巴的《考工记》。
  手抄本。
  然后信誓旦旦道:“大人请看,这书上说“加轸与朴”,这是轸,这是朴。朴,伏兔也。”。
  看着白纸黑字的《考工记》。
  沈烈不由得睁大了眼睛,作为一个现代人,他从未听说过世上有这样一本书的存在。
  那么这本书又是什么时代的手工业着作呐。
  不知道。
  反正。
  这本书是记录在《周礼》中,随着《周礼》一起传下来的,《周礼》可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。
  “哎?”
  沈烈懵了好半天仍是目光呆滞,觉得自己好像又被滚滚天雷击中了,儒教经典里还有关于手工业技术的记载?
  没听说过呀!
  一阵哑然过后,看着这书,这老工匠,又看了看那马车底盘,沈烈幽幽的叹了口气。
  也便是说。
  这制作马车底盘的技术,从秦代以前发明出来之后就没变过了,一千五百多年以后还这样。
  一千五百年原地踏步。
  谁干的?
  沈烈眼睛眯了起来,目光变得森然,这个故事太长,太长了,恐怕要从儒学大兴,成为一门做官的学问开始讲起。
  这天下的聪明人都去研究圣人言,都忙着做官去了,谁还有这个闲工夫搞科技发明呀。
  “呵呵呵。”
  随着沈烈冷笑了三声,收拾了心情,便又苦思冥想起来,他觉得这个马车还是差了点什么。
  他虽然不懂造车,可是他见过现代化的小汽车呀。
  于是乎。
  沉吟了片刻。
  沈烈便将工匠们召集了过来,一边沉思着,一边按照现代汽车悬挂减震器的样子比划了起来。
  “能不能……这样?”
  沈烈比划着,询问道:“能不能在底盘上加一块厚铁板?”
  想必如此一来,防震效果会很好吧。
  可老工匠却老实巴交道:“会断。”
  沈烈点点头。
  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还造不出特种钢,按照这个时代的精铁材料坚韧度来说。
  确实会断。
  此时沈烈脑海中灵光一闪,又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,便试探问道:“那能不能把几片百锻精铁敲成薄板,然后绑在一块儿?”
  似乎,好像现代汽车的减震器就是这样式儿的。
  一块铁板会断,几块铁板绑在一块不就结实了么?
  话说完。
  轮到工匠们懵了,几个记忆精湛的老铁匠看着突发奇想的千户大人,因为这奇特的想法陷入了沉思。
  “这……”
  工匠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心中不敢确定这样的办法能不能行。
  “大人!”
  此时。
  后排一个金发碧眼的西洋工匠突然走了过来,用半生不熟的汉话,向着沈烈点头哈腰道。
  “大人……我可以做……”
  看着这一个劲赔笑的西洋工匠。
  沈烈眼前一亮,便好言安慰道:“说,如何做。”
  于是那西洋工匠便信心满满的一边比划,一边嘟囔着。
  说是在他们荷兰王国,确实有人将几片铁板叠起来,再绑紧,然后用钩环与车驾连接的办法来制作马车底盘。
  这叫折叠吊耳。
  不过。
  这种奇怪的技术在欧洲并没有人感兴趣,道理很简单,因为这样做的成本实在太高昂了。
  和传统的马车比毫无竞争力。
  这年月大航海时代才刚刚开始,欧洲人还没有抢到大量殖民地,列强家中也没余粮呀。
  寻常人家为了运送货物或者搬运粮食,但凡能省点钱也就凑合了,谁还顾得上马车的舒适性。
  “哎?”
  沈烈一听。
  眼睛转了转。
  当场便动了心思。
  看了看一脸狐疑的大明工匠,又看了看这重金雇来的荷兰工匠,沈烈猛的一巴掌拍在腿上,叫了起来。
  “还愣着干什么……试试呗!”
  行不行。
  试一试不就知道了么?
  于是乎。
  工匠们在千户大人的催促下一哄而散,各自走向了不远处的小土窑,随着浓烟滚滚,山谷中火光冲天。
  龙骨水车开始转动了起来。
  打铁声不绝于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