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说公元1132年十二月,朝廷虽然下诏免了张浚“宣抚处置使”之职,但副使王似、卢法原不敢贸然来阆州就职,而张浚也以刘子羽、吴玠有战争行动涉及军事机密为由,没有立即交出宣抚处置的权力。那么刘子羽、吴玠在采取什么军事行动呢?
  公元1133年正月,金将“啼哭郎君”撒离喝攻金州(陕西安康),王彦以三千军卒迎战,不敌,焚毁粮草积蓄后,败退到石泉县饶风关,撒离喝占据金州,乘胜而进。
  此时的双边形势是:吴璘扼守蜀道入口和尚原,金军无法突破南下,只得出奇兵,从东绕道金州,打开汉中平原缺口,再行南下,等于避开了和尚原。
  另外,金军派叛将李彦琪驻秦州(甘肃天水),牵制河池(甘肃徽县)的仙人关,仙人关的守将此时是吴玠。李彦淇此举,意图让吴玠无法抽身赴援汉中平原。
  撒离喝攻占金州后,长驱直入奔石泉西北的饶风关。
  知兴元府(陕西汉中)刘子羽,闻王彦败退到饶风关,急忙命部将田晟率军到饶风关和王彦汇合,同时派人到河池请吴玠支援,当时川陕宣抚司并没有命令给吴玠,增援只是刘子羽的个人请求,饶风关守将是他亲弟弟,仅凭此,吴玠也不能置之不理,吴玠道:“事情紧急,其他将领难以胜任,我要亲自率军前往援助!”
  心腹幕僚陈远猷劝阻道:“金军倾巢而来,锋锐难以抵挡,宣抚司的命令是让你守河池仙人关,各有守地,何苦远道奔赴?万一不胜,后悔莫及!”
  吴玠不听,从河池一夜疾驰三百里,抵达饶风关下,刚好和金军遭遇。吴玠派人送黄柑给撒离喝道:“大军远来,权且用此物解渴!今日决战,各忠王事!”
  撒离喝大惊,用手杖顿地道:“吴玠,你如何来得这么快?”“啼哭郎君”撒离喝不仅爱哭鼻子,还很幽默搞笑!
  二月初五日,金军在撒离喝督令下,人披重甲,登山仰攻。一人先上,两人随后,先等者死后,后继者再跟上攻击。
  吴玠所部、王彦所部、田晟所部共万余人,凭借险要地势,以强弓劲弩,轮番发射,大石滚木,源源不绝,顽强坚守六昼夜,金军伤亡惨重。
  十一日,金军在知情人的引导下,抄小路从祖溪关进,乘高下瞰饶凤关,以一部精兵攻宋军背后。宋军腹背受敌,被迫败退,吴玠收余部退守西县(陕西勉县),王彦率军奔达州(四川达县)。
  十三日,金军攻入兴元府(陕西汉中)。刘子羽焚其城,率余部退至三泉(陕西宁强)。麾下仅剩三百人,也无粮草,境况凄惨,觉得前景悲观,送信给西县的吴玠诀别。吴玠接到信后,没有下决心救刘子羽,吴玠爱将杨政大喊道:“节度使不能辜负刘待制(刘子羽官职为徽猷阁待制),不然,我们也会离开节度使!”吴玠感念刘子羽的恩义,立即率军到三泉和他相会。
  刘子羽想让吴玠守三泉,吴玠道:“关外是蜀地的门户,不能轻易放弃!”说完,为刘子羽留下部分兵力和粮草,又领兵回仙人关驻守。
  刘子羽也领兵撤至四川广元,见广元潭毒山地形险要,便在山口修筑壁垒,这些防御工事刚修完,金军杀来,距潭毒山十几里。
  刘子羽闻金军来临,拿了一张小交椅坐在壁垒口,诸将见刘子羽如此胆大,都吓了一跳,劝告道:“这里不是待制坐的地方啊!”
  刘子羽道:“我今天就死在这里!”诸将叫苦不迭,幸运的是,金军听潭毒山防御工事坚固,易守难攻,没有进军,撤退了。
  撒离喝率军回兴元府,派了十个人持信来劝刘子羽投降,刘子羽斩杀了九个,留一个让他带话给撒离喝:“替我向贼将说明,想来就来,我只有一死,怎会投降?”
  当初,刘子羽闻金军来攻兴元府,就将粮草做了转移,金军虽然进了兴元府,但粮草不继,加之疾病流行,于四月初引兵北撤凤翔,吴玠乘机派兵于武休关(陕西留坝东南)袭击金军后队,金军不备,被斩及坠涧死者数千人,丢弃所获辎重而去。刘子羽乘势率军杀回陕西,收复了兴元府,王彦乘势领兵收复了金州。
  金军刚出动时,本来以为吴玠在西边的河池,因此冒险从东边商洛南下,攻金州(陕西安康),再攻饶风关,想利用骑兵优势,通过闪电战术,快速占领汉中平原,谁料吴玠不按套路出牌,从甘肃的河池出兵救援,刘子羽又准备充分,金军虽然占领三州,但得而复失,图废军力物力财力,得不偿失。
  佐料:祖孙三代都被《宋史》列入传记的宋朝牛人有很多,比如:折家将、杨家将、种家将;吕夷简、吕公着、吕希纯三代;司马池、司马光、司马康三代;苏洵、苏轼、苏过三代等等。但他们并没有都单独列传。
  第一种是三代同一“传”,比如种家将,种世衡和儿子辈种古、种谔、种谊,孙子辈种朴、种师道、种师中都在同一篇传记中,即《宋史.卷三百三十五,列传第九十四》,杨家将,祖孙三代的传记同在《宋史.卷二百七十二,列传第三十一》,文臣有李昉、王化基等等。
  也有三代分为两“传”的,比如,司马池为一“传”即《宋史.卷二百九十八,列传第五十七》,司马光、司马康父子为一“传”;吕夷简为一“传”,吕公着、吕希纯父子为一“传”等等。
  三代分为三“传”单列的,笔者只查到刘韐、刘子羽、刘珙祖孙三代。刘氏祖孙三代忠良,《宋史》分别为他们立传,可见后世对他们的崇敬之情。
  《刘韐传》在《宋史.卷四百四十六,列传第二百五》,刘韐最后官居资政殿学士,正三品,谥号:“忠显”;《刘子羽传》在《宋史.卷三百七十,列传第一百二十九》,刘子羽最高官衔徽猷阁待制,从四品,谥号“忠定”;《刘珙传》在《宋史.卷三百八十六,列传第一百四十五》,刘珙曾任参知政事,即副宰相,谥号“忠肃”。都属于福建武夷山市的历史名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