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来,元丰改制前,副宰相(即参知政事),一般是两位,两人地位基本是并列。元丰改制后,副宰相变成了四位,而且有次序,从低到高依次为尚书右丞、尚书左丞、中书侍郎、门下侍郎。
  公元1082年四月,第一次任命的四位副宰相分别为,王安礼尚书右丞、蒲宗孟尚书左丞、张璪中书侍郎、章惇门下侍郎。第二年八月,蒲宗孟罢免,王安礼进尚书左丞,李清臣补位为尚书右丞。
  公元1084年,王安礼被罢免尚书左丞。李清臣并未进尚书左丞,因此尚书左丞空缺,副宰相少了一位。
  公元1085年五月,门下侍郎章惇进位知枢密院事,司马光补位门下侍郎,尚书左丞依然空缺。
  至此执政大臣共有六位,分别是宰相蔡确、韩缜;知枢密院事章惇;门下侍郎司马光、中书侍郎张璪、尚书右丞李清臣。
  执政大臣除了司马光,基本都是新法派,保守派司马光可谓势单力薄,好在太皇太后是和他在同一战线,司马光依然踌躇满志。
  但是接下来怎么操作?宰相、枢密使都是新法派,要想废除新法,比登天还难。只有将新法派全部赶出朝廷,才能彻底翻盘,但凭司马光一位副宰相的身份,难于登天,因此当务之急是扩充保守派势力。
  司马光首先想到了吕公着,吕公着和司马光志同道合,也是坚定的保守派,前文叙述过,曾任御史中丞,因反对王安石遭贬。赵煦即位后一月,吕公着被调入中央,担任皇帝侍读。这个任命实际是秉承赵顼的意愿,赵煦刚立为太子时,神宗赵顼对宰相们说过,应该让吕公着、司马光为太子师傅。没想到赵煦仅做了几天太子就当了皇帝。
  吕公着担任侍读,向朝廷上书十事:畏天、爱民、修身、讲学、任贤、纳谏、薄敛、省刑、去奢、无逸。太皇太后很中意。其实古代大臣提建议,翻来覆去也就是这些条款,万变不离其宗。
  但最高领导看重就不一样了,太皇太后派中使对吕公着道:“爱卿所奏,很有深意,如要拯救民间疾苦、更张法度,以什么为先?”
  吕公着接着上疏道:“新法扰民,人所共知,但是更改新法也不能太仓促!比如青苗法,先罢除逐年的征收期限;免疫法,少收宽剩钱;保甲法,只要冬月演练就行;保马法,先朝已知官吏施行时有错误;市易法,先帝早觉察有害无利;福建、江南的盐茶专卖,致使民不聊生,所以都应该全部罢除。”
  疏上之后,吕公着意犹未尽,当天又上疏道:“陛下想更新政,任人为先。孙觉方正有学识,可以充谏议大夫;范纯仁刚劲有风力,可以充谏议大夫或户部侍郎;李常清直有操守,可以充御史大夫;刘挚天资端庄温厚,可以充侍御史;苏辙、王岩叟都有才气,可以充谏官或御史。”
  太皇太后将吕公着的箚子给司马光看,问他有什么意见。司马光一看吕公着的箚子内容,全部是自己想要说得话,心中大喜,暗叫“好先生”!立即回复道:“吕公着所陈事项,和臣正相符合!只有保甲一事,朝廷既然知道危害百姓,何必冬月教习?”司马光的意思,就是要将新法全部推翻,不留一点痕迹。
  司马光说完,也推荐了六位人才,即刘挚、赵彦若、傅尧俞、范纯仁、唐淑问、范祖禹。同时,司马光向太皇太后建议,提拔吕公着为尚书左丞,七月,吕公着顺利担任尚书左丞。
  至此,执政大臣中,已经有两位坚定的保守派了。
  吕公着上位后,又向朝廷提出:“国朝以前制度,执政大臣在便殿奏事,只有中书宰相和枢密院两班。后来先帝修改官制以后,中书宰相一分为三,即中书省、门下省、尚书省各为一班,虽然有过三省一起奏事的情形,但是这种情况很少,执政大臣,都是朝廷遴选,大家应该同心协力,集思广益以辅佐新君!”
  吕公着什么意思?他的意思是说,国家大事的决策,同为执政大臣,我们副宰相也应该参加,不能靠边站!朝廷随即下诏,让三省长官一同奏事、取旨、听读谏官御史奏章。
  不久王岩叟担任监察御史,刘挚担任侍御史。此后他们成为保守派打击新法派的主攻手。
  司马光和吕公着两人一唱一和,迅速扫平外围障碍,为扳倒新法派、废除新法做了充足准备。很难不让人怀疑他们是私下协商好的!
  佐料:刘挚,字莘老,永静东光(河北东光)人,公元1059年进士。
  刘挚小时候,父亲刘居正对他要求相当严格,尤其是在读书方面,早晚没有空闲。有人认为刘居正对儿子督责太过,劝慰道“你只有一个儿子,难道要求不可以宽松一点吗?”
  刘居正回答道:“正因为只有一个儿子,才不能放纵啊! ”
  刘挚童年时期严格而良好的教育,为他日后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。可惜的是,在他十岁的时候,刘居正逝世了,刘挚只好与母亲回到东平外婆家,并在那里就学。
  刘挚考中进士后,任冀州南宫(河北南宫)令。在他刚上任时,南宫县百姓困苦凋敝,可是缴纳捐税钱帛负担很重,很多百姓因为支付不了赋税而家破人亡。
  刘挚上书转运使,请求裁减税钱,反而惹怒了转运使,要罢免他的职务。他不为所惧,坚持上书给朝廷。当时,刚毅正直的包拯任三司使,出面为他说话,奏明仁宗皇帝,仁宗同意了他的意见,裁减了南宫县税钱。平民百姓非常感激,都高呼:“刘长官救活了我们啊!”
  当时,刘挚与信都令李冲、清河令黄莘都因为治理地方成绩卓着,并称为“河朔三令”。
  刘挚后来官至宰相,以后还要细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