夙夜在公是什么意思(夙夜为公近义词)

老例子,题目里的问题,谜底放在前面:(1)成语“夙夜在公”里,“公”是指的公务、公务。(2)《诗经》有“公言锡爵”,“公”是指国君,卫国的君主。详情见“公”部分内容。 接着我们的《…

老例子,题目里的问题,谜底放在前面:(1)成语“夙夜在公”里,“公”是指的公务、公务。(2)《诗经》有“公言锡爵”,“公”是指国君,卫国的君主。详情见“公”部分内容。

接着我们的《说文解字》课程,今天是第121课。讲两个汉字:“”<上八下八>和“公”、都是《说文解字》540部的“八”属下字,现代汉语201部检字法同样也在“八”部。

1、<上八下八>。这个字现在GBK字库没有,以是大部分装备无法正常显示,形貌就是上面一个八,下面一个八。如图:

(bié)

这个字现代汉语已不使用。读bié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注释是:“分也。从重八。八,别也,亦声”许慎给的字意就是“别”,读音就是bié。前面课程讲“八”,就是划分的意思。重八,似乎好明白,固然也应当是划分的意思。但有人有异议:

段玉裁的《说文解字注》以为:“此即今之兆也。”这个字就是今天的“兆”字,理由是“从重八者,分之甚也,龟兆其一也。凡言朕兆者,如舟之缝,如龟之坼”。他以为重八的原因是朕兆显著,好比舟裂痕,好比龟甲灼烧之后的裂纹,都是“兆”,所谓的兆,就是事物分开了缝,也说得通。

《甲骨文字典》对字义又有差异意见。我们看它的字形演变:

(bié的字形演变)

甲骨文里的bié,基本字形和厥后的字形相同,就是上下两个“八”。甲骨文字典以为:甲骨文与小篆的字形相同,就是重八,但字义“与卜辞辞例不合,bié的本象应当是溪流出自山涧流入原隰(读xī,指低湿的地方)之状。”若是按这个意思明白,也似乎能说得通。

《玉篇》的说法是:“bié,古文别”这与许慎的说法相同。一样平常情况下,我们按许慎的说法,一样平常把这个字看成“别”字的异体字(《说文解字》另外收有“”字<左�钟伊⒌�>字,基本也按“别”字的异体字处理),即bié的本义就是划分

bié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bié的小篆写法)

2、。读gōng。这个字是现代汉语高频常用字。《说文解字》给的注释是:“公,中分也。从八,从厶。八,犹背也。韩非曰‘背私为公’”《玉篇.八部》称:“公,平也,正也。”显然,公的本义就是公正、平允,无私。来看字形演变:

(公字的字形演变)

自甲骨文始,公字的字形是上面一个八,下面一个示意器皿的“口”,《甲骨文字典》以为从甲骨文的字形出发,公的字形“象瓮口之形,当为瓮之初文,卜辞借为王公之公。”公就是瓮的初文,在卜辞里借用来指王公大臣的公。

(春秋时期的瓮)

【字形料想】公应当是会意字,上面一个“八”,示意“中分”,“口”是器皿,示意中分器皿中的器械的意思。到了金文,基本继续甲骨文字形,到了小篆,字形发生变化,上面一个“八”下面一个“厶”(私),示意背离私心,背离私心就是与私相背。隶变之后到楷书,就写为“公”。《韩非子.五�C》有载:“自环者谓之私,背私谓之公。”这是也《说文》引用韩非话的出处。

本义之外,公又有许多意义,举常用的说说:(1)共,配合。好比:条约、公议。《玉篇.八部》称:“公,通也。”这个是现代汉语最常用的意义;

(2)果然,公开地。好比《史记.李斯列传》:“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,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,以故楚盗公行,过三川,城守不愿击。”果然横行的盗贼,这个意义,现代汉语也常用;

(陈胜吴广起义)

(3)民众,民众的。与私相对。这个意义现代汉语也常用。好比:人民公仆。爱护公物。一心为公,都是这个意义。《诗经.豳风.七月》:“言私其�q,献�]于公”�q、指一岁的小猪,这里指小兽,又借指小的猎物;�],指三岁的大猪,这里指大兽,又借指大的猎物。指小的猎物自己吃,大的猎物归公(或送到公府之上)。

(古狩猎图)

(4)公务。《尔雅.释诂上》:“公,事也。”好比《诗经.召南.采蘩》:“被之僮僮,夙夜在公。”郑玄《诗经笺注》称:“公,事也,早夜在事,谓视濯溉�爨之事”《诗经.采蘩》记述蚕妇为公侯养蚕的事,这句诗的大意是:“蚕妇的发髻高高耸起,日夜为了公务忙碌。”“夙夜在公”现在已生长成为成语,指从早到晚,勤于公务

(诗意中的采蘩女)

(5)指古代爵位名。《字汇.八部》:“公,爵名,五等之首曰爵”《礼记.王制》中纪录:“王者之制禄爵,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凡五等。”在中国古代,爵位分五等,公是最高一等。中国之外,差异的国家,爵位品级名称大致相同,好比法国作家大仲马就有名著《基督山伯爵》一书,各国爵位品级、尊贵水平略有差异,这里不展开讨论了。

(《基督山伯爵》插图)

(6)春秋时代诸侯的通称。《尔雅.释诂上》有:“公,君也。”好比《诗经.邶风.简兮》有:“赫如渥赭,公言锡爵”这里的公,指的就是卫国的君主。锡:赐。爵:古代的酒器,代指酒。大意是:舞者脸儿通红像是染色,国君赐酒一满杯。我们看春秋时期的故事,说某某“令郎”,指的是国君的儿子。好比令郎小白,即姜小白,他是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,就是厥后的齐桓公。后世所说的通俗的知识分子男士称令郎,在春秋时,不是随便的人都可以叫“令郎”的。

(齐桓公像)

(7)古代朝廷最高官位的通称。《礼记》里的三公是指:司马、司徒、司空。《汉书.百官公卿表》称:“太师、太傅、太保,是为三公。”实在,汉代也有以丞相、太尉、御史大夫为三公的。生长到厥后,“公”就用来泛指朝中职高掌权者。

(秦代的“三公九卿”)

(8)对暮年男子的尊称。好比《汉书.田叔传》:“叔好剑,学黄老术于乐钜公。”颜师古注说:“公者,老人之称也。”这个称谓人的方式,到近代仍一直沿用。

(9)又用来称谓支属中的尊长。这个用法较多也最不能统一:好比可以称祖父为公,外祖父为外公;又可以称父亲为公;还可以称丈夫之父为公,某些区域方言称“公公、婆子”,指的是丈夫之父与母;又可以称丈夫为公,如:老公;有些区域的方言称夫妻俩人为公婆俩人;还可以称丈夫之兄为公。这些称谓均有据可查,这里不再罗列了。

(10)称雄性的禽兽。好比公鸡;公牛等。

(公鸡)

公照样姓氏。《广韵.东韵》有载。公的小篆写法如图:

(公的小篆写法)

汉字课学习越深入,就越觉中国汉字博大精深,试想,若是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认亲戚,一个“公”字在亲人中的运用,就能难为得头疼了吧。

泉源:博客,迎接分享本文!

作者: admin

相关推荐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