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|尾生
“一帆风顺也是一种乏味。主要还是要看结局,结局可观,过程有些起伏将来都是谈资。”
王朔的人生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那么乏味,他的结局是在和三个倾慕他才情的佳人分道扬镳之后,就已经注定的孤苦无依。
他后悔着当初少不更事的离婚和抛妻弃子,反思着背负盛名后,抵挡不了的诱惑。
1. 文化人的爱情非常容易
在没有《渴望》、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、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前,王朔就是一个没读过大学,但是小有名气的文化人。
1984年,这一年算是王朔开启幸运的一年。《空中小姐》敲响他的名声,也是在这年的夏天,他和几个好哥们溜进北京舞蹈学院,参加联谊。在这里他被沈旭佳的一支舞蹈撩去魂魄。
你生来美丽,就是对丑姑娘最大的不公平。
凭借着将人绕得七晕八素的口才,王朔在一群富二代的追求者们中脱颖而出。沈旭佳倾慕他的才华,即使他一无所有,即使他长得并不好看,但是沈旭佳也认定了他,
王朔其人散发的流氓气质以及"玩弄感情"的前科太多,沈旭佳的决定遭到了周围一众人的反对,单位甚至找到沈旭佳进行谈话,想要点醒这个下了"降头"的姑娘。任何的反对,在姑娘眼中都是对他们感情的考验,沈旭佳以为,自己会是他的那个例外。
1987年,他们结了婚。日子过得平静不乏乐趣,王朔每次发了稿费会为妻子买些小礼物,制造一些小惊喜,沈旭佳将普通的小屋打点得温馨。第二年,他们爱情的结晶诞生。
爱情美满,事业也是春风得意,1988是属于"王朔"的一年。他的作品陆续被搬上了荧屏,葛优也因为拍他的电视剧而走红。
2.徐静蕾的介入
“叫我深深感动的不是什么炙热呀,忠贞呀,救苦救难之类的品德和行为,而是她对我的那种深深依恋,孩子式既纯真又深厚的依恋。”
随着王朔的越来越成功,沈旭佳的依恋和孩子般的纯真一点点的从眼中褪去。"悔教夫婿觅封侯",自古文人多风流,王朔一次次的不着家,敏感的沈旭佳察觉到了,但是她选择咽下苦楚。
那是1994年,王朔遇见了另一个才女―19岁的徐静蕾。许多的女孩倾慕王朔的才华,徐静蕾也不例外,即使他已有家室,但是他不拒绝的态度,给了徐静蕾最好的答案。
当时的徐静蕾才就读表演系的大二,是黄磊的得意门生,她自卑内向,在和王朔一起的时候,她找回了自信。因为王朔让她出演了《同桌的你》,铺好了她通往电影界的道路。
也就是这一份自信,让她不再甘于见不得光的生活,公然进出沈旭佳和王朔的家,逼正宫退位。
后院失火,王朔只有躲在了宾馆,不回家,选择逃避不直面问题,将斗争的舞台交给两个女人。
“做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,所有说法和实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隙,好像一生都在和这个东西挣扎,分辨力越强这空隙越深不见底,最后似乎只好把这空虚视为答案和真相。”
不能生活在自欺欺人中的沈旭佳选择了离婚,带着女儿远走美国。人真的很可笑,明明猜出答案,却要为自己制造谎言的世界,等到别人一戳穿,才被动做出选择,似乎是没人说出真相,谎言就会是真相。
徐静蕾胜利了,不仅通过王朔拍摄了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》,还成功转型成为了导演。但是这一场年龄差距15岁的恋爱,最终在2010年,徐静蕾与黄立行走到了一起而在大众面前告吹。
3.为王子文雪中送炭
“我知道他的绝望,如此漫长,一眼望不到头又不可省略的一生真叫人不堪重负。”
2006年,王朔遇到王子文的时候,她才19岁(无真实年龄信息,以大多数认可的1987为参考),但她的身上有不属于这个年龄的绝望,于是王朔看不下去了。
这个事情的起因,要从王子文14岁那年来到北京开始说起,少不更事的她被一家经纪公司忽悠,签下了15年的霸王条约,解约费高达80万元。
王朔自来爱好打抱不平,哪里有争端,哪里就有他的碎嘴子。他狂妄不羁,怼过金庸、余秋雨,号称整个娱乐圈就是他的后花园,处理王子文的事情自然是手到擒来。
从绝望的缝隙中,王子文感受到了和煦的春风。
王朔当起了小姑娘的"经纪人",带给了她不少的资源:《唐山大地震》、《一九四二》……亦如当初的徐静蕾。
王朔成为了王子文的精神枕头,其他男人给不了的,当时的王朔统统给她。他们也如夫妻一般,深夜双双归家,王子文为王朔做着晚餐。
只是经过了贾乃亮,和隐婚生子,他们两人的缘分也在不知何时断掉……
王朔的人生确实被自己演砸了,在不能提前编好人生剧本的生活中,他的名气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流星般陨落。世人只道余秋雨,无人再识王朔君。他躲在了漫长的孤寂中,连女儿的婚礼都不敢前去参加,他为女儿写了本书,将所有的父爱倾注给他。
只是时光再也回不了头,曾经北京街角里温馨的一家三口已经成为一张泛黄的照片,和一帧帧回忆的画面:
“我再见你,记住,不是青苔,也不是蘑菇,是一片橘子色。五百蜡烛点亮香蕉船,银杏树下躲柿子雨,深秋雨后收割麦田,迎着晚霞采摘向日葵,你想要一只铜哨子,结果得到满河金被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