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初有这么一位王爷,他修筑长城,为巩固北方防线做出了贡献,也因此得到皇帝信任,在靖难之役时奉诏领兵勤王,可他却献城投降。新皇登基,他自恃功高,陷害忠良,还要谋反,终于被废为庶人,死在狱中,他就是谷王朱�。
朱�降生
公元1380年对和尚天子朱元璋来说是忙碌的一年。这一年,明王朝对外,第三次北伐北元;对内,胡惟庸案爆发。在此前一年,当年叱咤风云的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小女儿,朱元璋的郭惠妃为他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儿子,取名朱�。
按年龄排,朱�是朱元璋第十九个儿子。
受封谷王
朱�外祖父的养女马氏是父亲的皇后,前五位哥哥(老四的出身有争议)都是嫡子,父亲对他们的重视程度远超其他兄弟。
朱�的母亲是外祖父亲生,却只成为了父亲的小老婆,也许想争一口气吧,幼年的朱�聪明好学,很得父亲的喜欢,年仅十二就受封为谷王,足见父亲对他的器重。
修筑长城
朱�的封地在上谷郡地和“长城九镇之一宣府镇”,就是现在的河北宣化,当时这里是明王朝抵御蒙古骑兵长城沿线的一处关隘,朱�为了比肩同在长城沿线的哥哥们,特别是二哥、三哥、四哥,他很重视长城防线的修筑。在就任藩王的第二年,朱�就主持开始了长达十八年的宣化城修缮与扩展,因为这一年,长兄朱标去世,他和兄弟们都有了机会。
始建于唐代的宣化城在朱�手中城墙长度扩增到超24华里。沿着绵长的城墙设置了不少关口,南有南关、昌平门、宣德门、承安门,北有广灵门、高远门,东有定安门,西有太新门,这就是传说中的宣府“一关七门”。南关面积一平方里,内部修筑有月城、瓮城,各城门外都有吊桥和护城河,城头有角楼等设施,在明代早期来讲,这座城攻守兼备,堪称城防建筑的典范,这也是朱�载入史册的最重要功绩之一。
同时,朱�还修筑了一段60多公里的明长城,从因为常遇春去世,并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常峪口到位于张家口北部,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门的大境门,还有位于张家口赤城县的独石口和位于山西晋南的锁阳关两处关隘,
为当时及后世抵御蒙古骑兵侵扰,巩固明朝北部疆域 ,做出了不小的贡献。当年朱升献给父亲的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策略在朱�这得到了充分体现,他心中什么想法大概也能推断出来,二哥、三哥、四哥坐拥重兵,镇守大宁的十七哥麾下更是有勇悍异常的朵颜三卫,而自己要学父亲当年,有坚城,能守住,而后图发展。
带兵勤王
公元1398年,即洪武31年,朱元璋驾崩,遗诏长孙朱允�继皇帝位,改元建文,一登基就着手削藩,作为叔叔们的诸王自然不服。建文元年,在李景隆攻燕惨败之后,朱�的四哥燕王朱棣携手十七朱权,举兵靖难,直逼南京。建文帝诏慌忙诏看似忠心的十九叔朱�,带兵三千赴京师和败军之将李景隆一同守卫金川门。朱�带兵出发之前,为自己留好了后路,堵上宣化城的宣德、承安、高远三门,东西南北各留一门,固守。
开城纳降
靖难之役打了四年,四哥朱棣到了金川门外。
朱�只是见到燕军的气势,平时的大志就抵不过内心的恐惧,和李景隆一起开了城门,南京失陷,建文帝自焚(不知所踪)。
燕王朱棣继位后,念朱�献城有功,封朱�驻长沙。
骄横跋扈
朱�失去宣府重兵后到了长沙,他对四哥的敬畏远不如父亲,自恃迎成祖进金川门的功劳,开始骄横起来。史载几件事
第一、朱�仅仅因没来拜谒自己,就上告把握有丹书铁券的忠诚伯茹�抓进锦衣卫大牢,致使他在狱中服药自尽;
第二、朱�还打击报复,对状告他“夺民田,侵公税,杀无辜”的长沙史虞廷纲,他反诬虞廷纲诽谤,致使虞廷纲被磔杀。
这是贪官权贵常干的事,只是这样的话,朱棣可能不会把他怎么样,毕竟他献金川门,省了自己很多事,可是朱�还干了朱棣绝对不能容忍的事。
图谋造反
朱�看四哥做了皇帝,不禁心里痒痒,同是太祖的儿子,四哥能做皇帝,为什么自己不行?南方的长沙比宣化富裕,但此时朱�只有三百护卫,不像在宣化时手握重兵。朱�大范围收刮敛财,开始收罗亡命之徒,打造武器,建战船,练水兵,为诅咒建佛寺度僧人,结交京城官员、宦官,还游说同母的十一哥蜀王朱椿,想和他一起造反。能传四世七王,终于明末张献忠的蜀王当然识时务的拒绝了,并斥责他,朱�不听。后来朱�居然在蜀王儿子获罪逃到他府里的时候,说建文帝在自己家里。
蜀王知道了,怕被株连,把他给告了。
事败被废
朱�还没来得及造这个反,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,迁朱�到长沙,朱权到南昌,本来就是变相削藩,对朱�这么大动静当然不会没有察觉,再加上群臣弹劾,所以顺理成章的废朱�为庶人,因念及兄弟之情,留了他一命,他的追随者们基本杀光,这时是永乐15年,即公元1417年。十一年后,宣德三年,朱�死于狱中。
朱�其人,少时聪颖,能迎合,长大后有野心,无胆识,背信弃义,贪婪跋扈,人品低劣,一生唯修筑长城防线一事值得称道。
我是时间的运行,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