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的中秋节是怎么来的吗(中国中秋节的习惯)

“中秋节”“端午节”“春节”“清明节”,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仲秋之月养朽迈,行糜粥饮食。” 传统节日,多与农耕有关。“庄稼成熟…

“中秋节”“端午节”“春节”“清明节”,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“中秋”一词,最早见于《周礼》,《礼记·月令》:“仲秋之月养朽迈,行糜粥饮食。”

传统节日,多与农耕有关。“庄稼成熟曰秋”,农时的规律性,阴历八月诸多农作物进入收获期,先民便有响应的纪念流动。《礼记》载:“天子春朝日,秋夕月。”夕月就是祭月亮,春秋时代帝王祭月、拜月等祭祀流动。这种官方与民间的纪念流动,看似“中秋节”的起源显现出多元,但从民俗学的角度看,其本质实在是一致的。

“中秋节”在唐朝已盛行,宋朝更为盛行,明清时期到达与“春节”齐名,并波及东亚与东南亚。影响局限的扩大,与地理、农耕以及响应的社交圈有关。

“中秋节”的时间,基本上是阴历八月十五日。但这不是绝对的,宁波、台州、舟山等地,“中秋节”的时间即是八月十六。

“中秋节”的时间为什么泛起差异?传说许多:一说时间与释教教规有冲突,释教徒在十五要戒荤食斋,而“中秋节”通常有大型的纪念流动,以是民间将其错开一天。一说因某个历史人物的影响,而更改节日时间。一说浙江沿海区域民间有禁忌,十五为“鬼日”,“中秋节”便改到了十六。传说许多,都具有可信性,由于中国地域宽大,农时不尽相同,自然崇敬也不一致,加上某个有时事宜的影响,节日的时间自然就不尽相同。

实在,中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不一致,并非“中秋节”独占。传统的“小年”,在中国即有腊月二十三、腊月二十四、腊月二十五之别。“小年”的时间差别,主要是受封建品级制度的影响,即过节的时间顺序,与国民的品级崎岖相关联。只有“春节”这样“普天同庆”的传统节日,在差别区域才完全一致。

“中秋节”是中国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。现代社会,传统节日已经摆脱了农耕时代与封建时代的最初意义,今天的“中秋节”主要是“团圆”与“幸福”的一个象征。

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”——祝列位幸福团圆,节日快乐!

泉源:博客,迎接分享本文!

作者: admin

相关推荐

友情链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