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5月16日,美国纽交所泛起了徐小平、魏晨、韩庚等明星、投资人的身影。站在他们正中间的,是那时年仅31岁的聚美优品CEO陈欧。
在长达10秒的上市钟声敲响后,220余年历史的纽交所,迎来了一位最年轻的上市公司CEO。定位于“美妆电商”的聚美优品(以下简称“聚美”)正式在那里挂牌上市,其市值当天便达到了38.7亿美元。
然而,聚美上市三年来,这位年轻的企业家,却面临着现实的不停磨练:股价狂跌、市值缩水、赝品危急、战略摇晃……
8月30日,聚美股东Heng Ren Investments致聚美董事长陈欧等人的一封公开信,将聚美股东之间的矛盾公开化。陈欧和他的团队,在三年时间里事实做过什么,让聚美股东不惜“家丑外扬”?
多元的投资,战略意图模糊
巧合的是,与这封公开信同步流传的新闻是:8月31日,聚美宣布,已经完成对海内共享充电宝公司之一的深圳街电科技的收购。
早在今年5月,陈欧就已经进军了共享经济领域。他以3亿元现金,投资移动电源租赁企业深圳街电科技有限公司,持有其60%的股份,并担任董事长。
那时,王思聪在微博宣称:“共享充电宝要是能成我吃翔,立贴为证。”
陈欧回应:“谢谢思聪监视,不是每个项目都能做成,原本创业乐成就是一件小概率事件,街电做不成可以做公益,但希望不要由于你的情绪不让这个项目入驻万达。”
追风口,陈欧最善于。
2014年,据腾讯科技报道,陈欧在聚美投入上市前后,万万级别资金做那时最热门的智能手机,其主打功效是给其他手机充电,厥后该项目宣告失败。
2015年,聚美优品投资了一家无人机公司,但该项目亦未获得市场认可。
同年7月,聚美战略投资宝宝树15亿。然而财经网随后报道,“一位宝宝树内部员工抛出一条新闻:宝宝树电商最好的一个月,真实流水也不足300万。”
2016年1月,聚美影视建立,致力于影视生态的相关产业链结构;2017年4月,聚美宣布进军智能家居领域,打造空气净化器。这些领域的竞争早已是红海,半路杀出的聚美优品相较于这些产业的原有品牌,并无显著的资源优势。
陈欧和聚美的一轮又一轮投资,既没有坚持在聚美发家的“化妆品网购”领域深耕,也未能生长出成熟的自力子公司。腾讯科技对陈欧的评价道,其一贯作风是追逐最容易泛起利润的热门行业。然而,这种对热门的追逐,似乎没有成为公司的历久战略,多元化的投资门路并未给母公司带来可观的变现补助。
8月30日,聚美股东给陈欧的公开信指责中,就包罗了聚美将IPO筹集的部门资金,用于投资非焦点营业的行为,好比投资1430万美元用于电视剧制作。
对此,陈欧昨晚在微博上宣称:“有质疑聚美投资影视和街电,吊儿郎当的。事实上,都是为了流量。流量向超级APP群集,越来越贵。通过成本更低廉的方式获取流量,是一个企业的运营逻辑。”
公司私有化,业绩并不乐观
这封公开信开门见山地指出,陈欧的提议低估了聚美的价值,该提议为将聚美以每股7美元的价钱私有化。
上岸美股后,受不停爆出的赝品风浪影响,只管陈欧和聚美官方多次老实地揭晓了致歉声明,但照样无力阻止聚美股价崩盘的现实。
2014年5月16日,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,每股开盘价27.25美元,市值约38.695亿美元。至今年8月30日,其股价仅3.06美元,总市值4.52亿美元,市值蒸发34.175亿美元,相当于人民币225.5413亿元
在股市低迷的情况下,2016年2月,陈欧在一封内部信中,宣布了聚美私有化的决议。买方财团包罗陈欧、团结创始人戴雨森、红杉资源,他们所占的投票权达到了90%以上。
私有化价钱为每ADS 7美元,这个价钱不足聚美2014年上市之初的三分之一(22美元)。这意味着,一旦接受了私有化提案,早期持有聚美股票的小股东,完全失去了回本的机遇,赔本平仓将会被坐实。
对于私有化缘故原由,陈欧强调“在现在的美股市场,我们被严重低估了”。然而,从聚美优品的财报上看,聚美的生长显然不如陈欧所言的那么鲜明。
2016年,聚美优品的营业收入为62.7亿元,相比于2015年的73.4亿元,下降了约14.6%。2016年聚美优品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为1.42亿元,甚至低于公司上市之前2013年的水准(1.56亿元)。
同时,在艾媒咨询的监测数据中,在今年3月,聚美优品的用户活跃度以0.37%排在332位;而在2016年,聚美优品最靠前的排名是289名,其竞争对手的排名则一直保持在百名以内。
对于聚美所面临的现实危急,业内人士对其未来早有担忧。这些担忧集中于公司高管连续不停地离职后。截止到今年7月,聚美优品团结创始人戴雨森、刘辉、联席CFO高孟、郑云生等,均已出走。
股东诘责、高层出走……想要让动荡的聚美枯木逢春,这位80后CEO任重道远。
泉源:博客,迎接分享本文!